首部原创街舞梦剧场《我们的生活》今晚7:30即将舞动上演!

发布日期:2021年9月24日

《我们的生活》形象宣传片全网首发!

(广视新闻)

《我们的生活》

9月24日(今日)-26日

每晚19:30

广州·中山纪念堂

正式开演

9月22日,街舞梦剧场《我们的生活》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媒体见面会。


《我们的生活》媒体见面会

(左右滑动查看)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晓丹介绍:“梦剧场呈现了广州作为“街舞之城”和“志愿之城”双城的特点,并以此呈现了健康向上的时尚文化。”


敢尝“头啖汤”用街舞展示青春奋斗面貌

《我们的生活》开创街舞艺术在舞台剧场式的艺术呈现方式,是全国首部。艺术指导夏广兴这样说:“梦剧场的推出,将颠覆传统舞台艺术,为满足新时代人民对文艺作品的需求,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这样一部街舞梦剧场落地广州,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出品,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文化产业中心执行,全国街舞联盟等单位承制,业内知名大咖担任编剧、副总导演、总制作人、主演等重要剧目职位,以广州青年志愿者奋斗为原型,讲述志愿服务正能量的故事。这充分体现着广州人敢喝“头啖汤”的精神传承:争当第一人,敢为人先。夏广兴也表示:“《我们的生活》正是通过街舞,表现我们当代大湾区、我们广州年轻人奋斗的缩影和精神面貌”。

原创交响乐街舞作品《黄河》,成功问鼎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把街舞推向更高的艺术殿堂。如果说《黄河》是舞台上的艺术精品,那么《我们的生活》更像贴近生活的摄影作品,用真实的生活写照定格当代中国街舞和中国青年人的奋斗史。

谈起梦剧场的由来,总导演夏锐这样说:“为什么叫梦剧场呢?就是实现街舞人的梦。我们希望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这些青年人能够增添信心、增添希望。”夏锐表示,《我们的生活》就是展示出青少年的一种生活状态,对自己人生、梦想追逐的那种奋斗拼搏的精神。我们希望通过作品本身能够传递出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能量。”

更有“广州特色”的本土化设定

《我们的生活》顾名思义就是要反应当代青年、当下广州的生活,展示广州这座老城市的新活力,讲述当代中国青年的日常。作品中的角色以街舞人和志愿者的真人真事为原型,以“真我”“真实的生活”为艺术呈现的目标,这要求舞者在街舞表演的同时,必须要以“真”来塑造人物。

在前期创作采风中,编剧罗丽走访了数十位广州⻘年志愿者、走进广东街舞联盟,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5年,至今已有注册志愿者380万人,是广州精神文明建设和志愿服务事业的亮丽旗帜。

“这些都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编剧罗丽介绍,“剧中的天虹、阿宇、小梦都是有着现实生活的原型;而寻找光、靠近光、散发光这几个篇章的灵感来源,更是来自志愿者们的心灵写照。”

广东街舞联盟,也一直带领广东街舞从业人员关注残障人士、留守儿童这些相对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她表示:“街舞志愿者们通过长期的支教慰问,让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感受到街舞带来的健康与快乐,使街舞艺术成为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中的特色项目。还有其他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找到事业、找到爱情,也找到人生理想。”这些都给罗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剧中的角色都能在现实中找到人物原型,其中小梦通过街舞找到自信的一位自卑少女,天虹、阿宇则通过街舞和志愿服务找到了事业、爱情,也懂得了生命中奉献与大爱的价值。”

关于故事发生的背景,罗丽表示:《我们的生活》中的“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当下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广州,因此在剧本创作时就有意识地把情节设计在大家最熟悉广州的生活场景中展开,如珠江新城的花城广场、广州塔下、珠江边,还有西关的永庆坊、最具特色的广式茶楼等。在这些地方能够充分反映出广州这座老城市文化肌理和新时代的生活情景,比如年轻白领挤地铁上下班、老年人跳广场舞、粤菜大厨们切磋技艺……

音乐方面,本剧大量运用广东当地的经典音乐素材,如《木棉花开》《帝女花》《男儿当自强》等,并通过重新编曲,呈现出具有强烈张力,适合街舞表演、符合年轻人的喜爱的节奏。

《我们的生活》彩排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

“志愿”与“热血”结合,“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首部原创街舞梦剧场《我们的生活》即将舞动上演!

让《我们的生活》奔向我们的生活

展望中国街舞未来的发展,夏广兴、夏锐、罗丽三位主创对街舞行业的前景充满希望,他们认为中国街舞组织、群体为社会大众做出不少贡献,不断扩大着社会影响力。

现在街舞正走向大雅之堂,登上了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晚会、庆祝中国人⺠共和国 70 周年大会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文艺汇演等国家重要节日大型活动,在新时代新篇章里画上浓密重彩的一笔,集中展现了中国街舞青年的青春活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街舞文化普及度不断扩大,大家对街舞的观念也在 慢慢改变,对街舞舞者由最初误解的“不务正业”到“为国争光”。剧中韩宇饰演的“阿宇”一⻆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冲突,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现象。罗丽表示:阿宇父子其实代表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和碰撞。阿宇决定离开家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认识了像天虹这样的志愿者之后,也开始逐渐发现街舞不光是跳舞还能帮助别人。所以阿宇慢慢从关注“小我”, 追寻个体的街舞梦想到体现“大我”的奉献精神,加入志愿服务,服务社会大众,最后父子俩相互理解,解开矛盾。这对父子关系从矛盾到缓和, 突出了一个重要主题方向,也向大家传达一种观念:传统与现代永远要走向融合,走向和解。

如今,街舞作为当代青年最喜爱的舞蹈之一,点燃和引导了更多的青年去追梦,这也与当代“中国梦”的理念契合。也许阿宇父子的矛盾还在别处发生,又或许正在减少。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生活,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许多街舞人的努力,他们用“眼里有光、心中有火”的赤诚, 让街舞艺术健康成长,奔向更多人的生活。

广州塔+广州国际媒体港智媒体屏

街舞梦剧场《我们的生活》汇集5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全能舞者,他们不仅能演绎街舞,有很多舞者还“身兼多职,能演能编”,担任编导、编舞,组成了顶级创编艺术团队!


他们把对广州文化的独到理解及其精髓融入潮流街舞之中。让我们一起探探创编艺术团队18名街舞精英的倾力与用心,发掘梦剧场亮点。

编导队伍

浸入“广州”原味
魏明涛

执行导演、编导

国家二级编导

在舞美方面,广州特色值得期待,魏明涛介绍说:“这次舞台搭建会有一些应景的设计,比如骑楼、广州标志性的建筑‘小蛮腰’、珠江、永庆坊等都会在整个舞美的设计里面呈现出来。最终舞台将会用16块冰屏,给观众营造浸入式的感受,所以观众如果坐在前排,能感觉到整个环境是包围着自己的,在这个环境内去看这个剧是非常舒服的。”

每个人物都有一个台本
林清景

编导

《我们的生活》是国内首部用街舞讲故事,呈现剧场式的街舞表演。21个舞段,58位舞者,每段舞段单独看都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完整作品,而联系起来也会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为了让整部作品连贯紧密、故事线完整、人物性格鲜明,基本上每位演员都会以一个角色贯穿整场,这也是这部剧最大的创作难点之一。编导林清景表示:“我们基本上会给每个演员一个人物塑造。比如说他可能是一个厨师,但是对于演员来讲,他不一定知道他在《落雨大》(舞段)里面怎么去表演厨师?演员也不知道在当志愿者的过程中,怎么表演一个厨师的形象?所以我们要给每个人物编舞和专属的台本。让他们出现的每一个瞬间都代表着这个人物形象和职业。”而如此大的舞段容量,要在一个月内排演出来,相当于每天要排演出一个作品,这也是这部剧创排期间最大的挑战!

为广州人文穿上“潮衣”
周任勋(阿牙)

编导

中国首位世界街舞冠军

从求学到立业,阿牙从高中至今一直在广州,作为一位新广州人,他对广州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情感。在广州传统文化方面,他对本剧本土文化的呈现充满期待,他希望用街舞艺术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广州传统文化,并传承它、热爱它。他说:“我不仅是一个潮汕人,我还是一个广州人!因为这部剧诞生在广州,我希望它能够跟我们广东传统文化和现代街舞文化碰撞。”因此,在本次剧目中,编导编舞团队费劲心思的寻找契合广州文化精髓的街舞舞种融合,为广州文化披上潮流符号。将会呈现融合粤剧文化的《帝女花》、注入男子气概的《舞功》、数尽广州美食文化的《食神》等等。

在呈现人文风貌方面,阿牙觉得本剧最大的两个亮点是:反映广州老年人活力的《木棉花》和描述抗疫志愿服务的群舞舞段。其中,抗疫志愿服务舞段是把他们亲身经历的志愿服务细节映射在舞蹈当中。阿牙表示:“当广州疫情爆发的时候,其实我是在前线做志愿服务的,服务了一个多月。我深知,当我们广州有困难的时候,我应该挺身而出去做一些贡献,给我们整个行业做一个榜样。所以这个作品我们更强调的是人性,发现人身上的一种美、正能量。”舞蹈当中有一个“红色胶凳”,灵感就源于广州抗疫期间的一篇感人的报道:一位医务人员在大雨中举着一把“红色胶凳”当雨伞坚守自己的岗位,感动了无数人。正如阿牙说:“红色胶凳已经变成广州抗疫的‘保护伞’,我们把红色胶凳放到我们抗击疫情的作品里,记录温暖的时刻。”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阿牙与韩宇,饰演的一对父子,碰撞出传统与新潮文化的矛盾,这条主线值得期待!从父与子的矛盾,映射文化观念的冲突,巧妙的把咏春与街舞融合,正如阿牙说:“把武术和街舞做了深度的融合,所以他们(父子)的矛盾也就从此化开。”

展现女子“力量与柔美”
李倩(泡泡)

编导

整部剧目中,《扇姐》可以说是最养眼的一段舞段,窈窕淑女翩翩起舞,用“刚柔并济”的肢体语言,表现出女子的魅力身段。为了让“扇子”这个道具有更美的展现,编导团队煞费苦心,编导李倩说:“扇子的使用上我们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包括如何丢扇子、扇子可以怎么样做一些花形,我们都做了一些设计,给大家留点小小的悬念!”为了呈现更美的舞台,舞者女孩们夜以继日的练习扇子动作,破损的扇子已经不计其数,李倩说:“其实我们现在的扇子已经是第二个版本了,之前的扇子已经没有办法看了。扇子不像我们跳舞,手的高度、角度是很好平整的。像我们现在睡觉都是拿着扇子睡,就是为了和它培养感情。时不时吃饭的时候也会拿出来玩一下,就是为了大家的角度能够一致。”

广东名曲新诠释
陈牧荻

音乐总监

本剧在音乐方面,呈现出浓厚的广东特色。担任本次音乐总监的陈牧荻,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他对广东音乐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这次在剧中运用大量的广东名曲进行改编,比如《帝女花》《月光光》《男儿当自强》。在他印象里,广州人喜欢吃,会以吃的文化作为一个生活目标。为了展现广州的美食文化,他为《食神》舞段创作了音乐,他说:“一开始导演组给我的是一个民族大鼓,以前周星驰电影的片段。我想“食神”把广东人吃的东西写进去不就好了?然后就让我的拍档写一首词,一首说唱,从早饭、午饭、下午茶、晚饭、夜茶、宵夜这样顺下来。代表广州人从早到晚都在吃。”说起这个片段的创意,是陈牧荻最满意的,他也感叹道:“《食神》可能是和观众拉进距离的一个特别好的片段!”

编舞队伍

还原人物真实经历
黄嘉贤

编舞

本次的街舞梦剧场融入了人物原型。参与编舞创作的黄嘉贤,也是本剧主演席嘉琪(饰演小梦)的老师,而剧中“小梦”的经历也来自席嘉琪的人物真实经历。席嘉琪从小经常自己一个人,跟妈妈相依为命,热爱街舞的她家庭经济并不宽裕。黄嘉贤发现这种情况后,继续教席嘉琪跳舞,并且一直没有收学费。席嘉琪也通过自己的悟性与努力成为了青少年街舞国家队队长,取得了世界级街舞赛事中国赛区震感舞冠军,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此次师徒二人携手登台,相信会带给很多追梦的街舞人力量。正如黄嘉贤说道:“感觉这种故事平时应该在电影里才能发生,而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这种精神结合到剧里,应该会感染到大家,真正鼓舞到大家。”

都市年轻人的创意节奏
李淞鉴

编舞

《我们的生活》呈现都市年轻人生活的影子。剧中舞段《落雨大》展现的正是一群白领下班的场景,用细节生动的刻画了发生在我们身边日常生活的趣事,为了展现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都市时尚、真实的情绪变化,舞段融入了很多年轻人喜爱的舞种,创意设计也会带给你意料之外的惊喜。参与编舞的李淞鉴介绍道:“这段舞我们除了用到了锁舞、都市编舞等一些舞蹈形式,还用到一种比较有创意的舞蹈‘身体打击乐’,靠身体打出节奏去表达音乐。还会利用踩水发出的声音结合身体打出来的节奏去呈现锁舞,把一个全新的创意带给大家。”同时,这段舞蹈里也会表达都市年轻人的爱情,男主角黄信会以一朵玫瑰花为引子,串起可爱浪漫的恋爱桥段。

高强度排演的“苦中作乐”
王志聪

编舞

近2个月的排演,最终呈现如此大体量的剧目,对于创编团队和演员来说,排演强度和难度都很大。但是每个人都凭着对街舞的热爱和对梦剧场的期待坚持着,“苦中作乐”全心投入排演。说起《落雨大》舞段中,参与编舞的王志聪感触很深地说:“有一段身体打击乐片段,我们会经常拍肩膀来控制声音,回去洗澡的时候,会和朋友发现身上有很多的淤青,回想一下今天练舞的时候拍打身体的过程,才恍然想到湿气出来了,我们都不用喝凉茶了。直接身体打击乐排一下湿气。”

两代舞者间的惺惺相惜
陈天宝

编舞

这次的梦剧场有着在街舞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街舞前辈,也有优秀新锐的街舞后辈,两代街舞者惺惺相惜,彼此成就。提到舞者之间的情感与传承,编舞陈天宝感慨:“阿牙老师是广州最先的一批舞者,当时夺得了世界冠军,经验非常丰富。因为我要和他跳双人舞,想到可以跟以前敬仰的人一起同台演出的感觉非常好,从阿牙老师身上启发到非常多关于街舞的想法。这次也感受到前辈街舞人对于艺术的纯粹。”

英歌舞与街舞的酷飒碰撞
吕梓涵

编舞

英歌与街舞的融合,也是本剧特色精彩的舞段之一,十几位舞者手挥英歌锤,酷飒十足。对于英歌舞这种来自潮汕的民间舞蹈,参与编舞的吕梓涵作为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有着一股融进血液里的文化烙印。他说:“从小就是看着英歌长大的,那种浩浩荡荡的气势很感染我。我觉得它跟街舞相同的点就是:英歌是英雄的歌舞,两者英姿飒爽的风格很契合,所以我觉得两个文化的碰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体验。我们会用嘻哈舞的律动把英歌的元素展现出来,不会就是套着壳去编一些别的东西,而是会体现它的文化内涵。”

食在广州!
周游

编舞

提到广州最吸引自己的是什么?许多舞者都异口同声的回答:美食!剧中《食神》就很好的诠释了广州美食的诱惑力,参与编舞的周游介绍,他们在这段舞段中巧妙融入了震感舞元素,还释放出来他的小绝招——“肚皮律动”!他说:“我的肚子有一个技术性的东西,正好在吃饱东西之后利用我的这个技术来做出一些吃饱的感觉。”他解释说,这是一种不常用的技术——身体分解。诙谐精彩的演绎,让这部剧《我们的生活》充满广州的烟火气。

街头争霸:斗舞燃炸舞台
于济东

编舞

街舞怎能少得了极具竞技观赏性的斗舞?本剧将会有专业舞者斗舞燃炸舞台!值得一提,《街头争霸》舞段会像“拆盲盒”一样,每场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参与编舞的于济东透露:“这一段我们没有排得那么细致。因为我们都是专业的舞者,我觉得随机发生的事情更好,因为随机跳会比排的更好。那段舞每次排练都不同,会给大家带来很多惊喜。”谈起对斗舞的理解,于济东很享受斗舞的状态,他说:“我很喜欢历史,我也很喜欢看仙侠类的东西。我就是觉得街舞特别像武林门派,江湖纷争。所有的门派聚到一起一争高下。用舞蹈的方式去分胜负。”

广州老年人也能“霹雳舞”
江德朝

编舞

剧中的《木棉花开》用新视角表达广州老年人的活力。编舞团队通过对广州老年人日常的观察,踢毽子、晨练、喝早茶,把老年人生活细节和处世状态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舞台上,呈现出广州老年人的乐观豁达。为了显现老年人的活力,这个舞段大胆的融入了霹雳舞,参与编舞的江德朝认为,既要表现老年人的体态,又要展示霹雳舞的技术,这两者平衡也是他们需要突破的难点,他说:“因为从来没演过老年人,这对我是一个挑战、一种突破、一次学习。”

追梦路上的年轻人
黄信

编舞

在广州,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上下班高峰的“挤地铁”是最日常的生活场景。参与编舞的黄信介绍道:“地铁里反映出我们当下年轻人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常,在地铁里也会发生一些很日常的状况和一些小故事。”相信上班族的人,都能在这场“戏”里,找到共鸣。黄信说:“通过这部剧,再加上这两个月的时间,让我充分的了解了广州的人文。最吸引我的是这里的上班族,大家都是为了彼此的梦想,为了更好的明天去奋斗!”

中国传统武术与街舞的火花
韦涛(功夫涛)

编舞

中国传统武术与舶来街舞文化融合,会是一个多炸的舞台?这段本剧最阳刚的舞段《舞功》,一定会震撼到你的感官!参与编舞的韦涛介绍道:“中国功夫给人感觉是非常阳刚、正气,街舞是新颖、潮流,两种文化结合在一起,既要保留住传统武术的内容,又要展现街舞的魅力。这次我们用的是街舞的霹雳舞,其实霹雳舞它和武术有很多动作是很相似的,比如踢腿、飞人,然后加上街舞的一些旋转,两者结合在一起,能够融合地特别好的话,会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景象。我自己也是非常喜欢这个题材,特别期待!”

深究“咏春”精髓
龚晋

编舞

龚晋在《舞功》这段舞段中,有着很出色的霹雳舞的演绎,他也同时参与编舞,为了保留咏春的精髓,编创团队潜心研究咏春文化,力求两种文化的融合可以更完美。龚晋介绍道:“《舞功》主要是把传统武术和我们现代的街舞进行融合。反而动作不是最大的难点,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文化与文化的融合。编排咏春,我和编导老师一起把《叶问》一二三部都看完了。”

街舞也能萌萌哒
梁言

编舞

最萌的舞段《春天在哪里》,由十八位年龄在八到十岁左右的小朋友担当街舞小演员。参与编舞的梁言介绍道:“节目主要体现了我们疫情好转之后,孩子们能够在阳光下自由奔跑、享受花朵芬芳、游玩的一个场景。所以它主要表现了孩子们的活泼朝气和现在疫情好转之后生活蓬勃的朝气,因此结合了非常多的舞种,尽可能地展现孩子们更多的精神面貌。”

关注社会问题:留守儿童
高先

编舞

《月光光》是广东人最熟悉的旋律,在剧中有一段主演“小梦”心里独白的街舞演绎很走心,也聚焦到国家特别重视的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参与编舞的高先介绍道:“《月光光》这一段,讲述我们当代中国留守儿童,生活的压力让很多人亲子相处的时间减少,造成很多孩子缺乏家庭的关爱。通过《月光光》这个舞剧,我们想表达出孩子对外出父母的盼望,以及孩子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烂漫的天性,因为他们往往在童年比较缺少这一份的感情。”

街舞+舞台艺术 演绎广州志愿者故事

(广视新闻报道)

用最热血的青春

讲述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

书写广州这一老城市

崭新的活力

真正活出“真我”

尽显“正斗”广州味


人生处处是舞台,心若向阳皆生活

让《我们的生活》,跳出人生,跳出精彩!

今晚7:30

广州·中山纪念堂

@所有人

这碗“头啖汤”先干为敬

主创及演职人员名单

总策划:徐咏虹 

艺术总监:冯双白

出品人:崔颂东

总监制:陈晓丹、陈家成、范海松

监制:皮健、吴辉、谢艺杰、张玲

艺术指导:夏广兴

总导演:夏锐

编剧:罗丽、王晗羽

音乐总监:陈牧荻

总制作人:杨露

统筹:刘鉴、刘悦、陈思

制作人:张蕾

执行制作人:程剑华、王倩

副总导演:郑峰

执行导演:魏明涛

副导演:杨昕、李心笛

编导:林清景、周任勋、魏明涛、李倩

编舞:黄嘉贤、陈天宝、王志聪、李淞鉴、吕梓涵、周游、于济东、江德朝、黄信、韦涛、龚晋、梁言、刘卓承

灯光设计:王威

舞美设计:冯磊

视频设计:张成立

视觉总监:杨述怀

音响设计:于海楠

服装设计:梅园芳

助理设计:徐婷、聂洪婷

音响:胡建超

商务总监:卢颖

宣传总策划:钟慧、傅志群、黎广怡、汤庆聪

宣传策划:陈易易、陈万晴、李雨珊、方华、许玮茵、欧惠莲、雷亚琦、黄美琦、陈仰菡、张婧、李素卿、曹曼茹、赖婷婷、利顺有、李佳俞、何炜仪、余龙君、张俐栋

制片组:刘琢、陈梦玲、杨雁、吴艳结

剧务组:吴昊、曹文欣、王洁茹

道具组:雷志凯

配乐人员:冒振瑶、郑毅、郭超、刘逸辰、梁孟、吴哲旭、刘剑、曹宇、苏苏、陈羲

现场音乐导演:卓斯栩、许曹

 

主演:韩宇、周任勋、刘亚倩、席嘉琪、黄海宁

特邀主演:周游、李倩、于济东、江德朝、黄信、韦涛、龚晋、吴宇翔、郑浩东、周钰翔

演员:石延艳、张斯涵、毛已方、黄嘉贤、王志聪、李淞鉴、陈天宝、香子纯、刘璐、黄颖添、李倍怡、池思霖、谢健华、龙思韵、陈曼虹、岳岚、姜倩儿、黄翠怡、胡博、蔡静仪、易玲溪、黄嘉承、郭浩立、李汉威、洪泽兴、朱梁锋、曾圣、廖昭东、李孟龙、肖俊明、林智海、孙浩贤、李文聪、黎炬华、张嘉奇、赵伟、张品思、张锦荣、刘露妮、刘卓承、梁言、吕梓涵、吴文胜

 

少儿演员:杨均皓、王偲萦、赵洋晨、刘子傲、吴止竞、陶晗晴、重田准一、谢天奇、熊希怡、聂飞濠、寇芷菲、戴林沛辰、梁洪聃、陈泓霖、苏梓轩、苏宥谕、梁良铭、樊梓华、杨斐瑶、曾子萱、曾诗媛、张力仁、杨诗晴、周炜杰、王尊、李承宗、吴柏霖、徐旖旎、王彤、周永轩、艾思思、凌筱其、郑晓岚


购票方式

关注服务号“广州中山纪念堂票务管家”


点击菜单【微票务】→【在线购票】

进入购票页面

【咨询电话】

020-83551489,020-83552430

注:大麦网等购票平台也可进行购票

温馨提示


为确保广大观众和演职人员的健康安全

根据疫情防控措施指引

严格落实防控措施

入场前请配合扫入园健康码

实名登记

测量体温

入场后对号入座

请勿在演出期间更换座位

实名制购票,提倡使用电子票

鼓励使用在线支付,尽量减少直接接触

观演期间

请全程佩戴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

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

鼻夹要压实

感谢您的配合

相关文章链接

全国首部原创街舞梦剧场《我们的生活》即将上演!

顶级创编艺术家和街舞明星倾力之作!

——–END——–


往期推荐

“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隆重举办,CHUC街舞青年诠释中华民族崭新精神风貌

CHUC河南街舞联盟调研信阳地区,坚定贯彻落实CHUC河南街舞联盟新的五年规划

共青团甘肃街舞联盟委员会赴榆中县开展“希望小屋”援建关爱活动

严正声明


未经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委员会拥有版权或其他知识产权的内容、徽标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他产品捆绑使用、销售。


针对个别人利用非正常来源的微信对话和异常的思维语言进行网络造谣、恶意诽谤、捏造虚假信息的行为,委员会将采取绝不姑息的态度对造谣传播的相关媒体和个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官方微博



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方抖音号:_CHUC_